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郝瑞铃/文记者 宋亚猛/图
今年省两会前,顶端新闻推出《我想蔼代表委员》栏目,征集网友好声音,。
其中,“医疗”是网友关注的高频词汇,也是引发省政协委员、光明日报社河南省记者站站长王胜昔共鸣的关键词。
网友呼吁:公立医院更好地回归公益属性
网友“豆包是种干粮”留言:最希望两会能够重点关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外省有医院挂出喜报:“祝贺我院急诊服务人次突破200万”,真是看得又尴尬又心塞。公立医院能不能少考虑点儿营业收入、任务指标,医生能不能少点儿“业绩”压力,避免过度医疗,让公立医院更好地回归公益属性?
省政协委员王胜昔:重新定义医院和医生的评价体系
如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在王胜昔采访调研的过程中,他发现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近年来,很多医院为了创收和应付上级“考核”,把医院越做越大、创收越来越多作为追求的目标,把每年或者每月的手术量作为医院或者科室强弱的考核评价标准,由此引起的过度治疗、不该手术却动了手术的现象和造成了危害,引发了很多人们的思考:医疗资本化和考核评价背离人民健康目标的现象,已经成为侵害人民健康和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顽症。
“好医院”的标准应该有所改变。“前段时间,南方某医院被调侃‘风风火火过新年,手术室里都是钱’,实际上就反映出手术和利益挂钩的现象。”王胜昔说,“如果对医院和医生的考核标准能够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以手术量为导向,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看病贵’的难题。”
在他看来,必要的手术是要做的,但手术做得好、做的少、治愈率高、让病人痛苦小才是根本,在这个前提下的合理收费,才是医院行稳致远、大医精诚的根本。
王胜昔建议,要重新定义对医生的评价体系,加大医保收费的改革,通过政府、社会的力量进行整合,保障医务人员的收入,让医生、医院不再有经济压力、不再有创收任务。此外,也要尽快建立临床预防和临床健康管理学体系。
医院评价标准改革和回归,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改变医院靠医疗服务“创收”的机制,绝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理解、支持和推动。王胜昔说:“今年,我带来了相关的提案,也会把网友声音带上两会,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建良言,献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