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果冻麻花大全

天美果冻麻花大全
对于印发商水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 规划的通知
商政〔2022〕14号
来源: 天美果冻麻花大全 时间: 2022-04-28 16:42:37 访问量:0

字体大小摆 ] 打印

分享: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商水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428

 

 

商水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气象事业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气象事业从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到全面建成气象现代化体系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助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周口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天美果冻麻花大全《对于加快推进气象强县建设的意见》、《商水县“十四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指南》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形势

(一)“十叁五”时期发展状况。“十叁五”期间,我县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持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着。初期完成高标准台站建设和业务平台建设,顺利形成局站分离模式,中期围绕“一流台站”、叁农专项和高标准粮田建设,全县共建设完成1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20个多要素国家(区域)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全部实现自动化;建成了5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3个农田实景监控系统,综合观测体系日趋完善。

人工影响天气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姚集镇、舒庄乡、练集镇3个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地面固定作业站点;气象预报预警能力稳步提高,预警信息的种类和内容得到进一步细化,接收信息的人群实现县、乡、村叁级全覆盖,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有效发挥,多次被省市气象局评为气象服务先进集体、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驻商“一类”单位。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商水、高水平实现现代化商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对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县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

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气象工作提出新挑战。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暴雨、寒潮、大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广发、频发、强发、并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乡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风险。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新需求。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商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对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充分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科技创新为气象强县建设提供新动能。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入应用,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持续提升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水平,有效应对气象灾害风险和挑战提供了新动能。

(叁)“十四五”时期面临的问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创新投入较少、成果转化率偏低,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不够。监测精密程度存在短板。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垂直连续观测能力不足;区域和城市碳监测能力有待提升。预报精准程度存在差距。极端性、突发性、局地性灾害天气的预警、预报准确率和提前量不能满足需求。精细服务存在薄弱环节。气象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气象服务机制有待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没有完全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亟待健全。

二、“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对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融入气象强省建设,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为谱写新时代商水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高水平气象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人民。全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着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气象保障能力,践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宗旨,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坚持科技兴业,创新驱动。突出科技引领,坚持创新在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切实提升气象为商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水平;加强气象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多领域合作,提高共享共用水平。

(叁)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支撑更加有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更加牢固,气象保障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韧性城市建设效益更加显着,气象强县基础进一步夯实。展望2035年,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能力显着增强,气象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十四五”时期商水气象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2020

2025

指标

属性

1

科技创新

气象科技成果转化率

%

50

60

预期性

2

精细服务

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

%

90

≥90

约束性

3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

86

≥86

约束性

4

人工影响天气Ⅰ级作业站点比例

%

14

100

预期性

5

精准预报

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

%

89

≥90

预期性

6

24小时温度预报准确率

%

82

≥84

预期性

7

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

分钟

35

45

预期性

8

精密监测

地面层观测要素(降水)

0.1°网格覆盖率

%

83

100

预期性

9

地面层观测要素(气温)

0.1°网格覆盖率

%

80

100

预期性

10

地面层观测要素(风向风速)

0.1°网格覆盖率

%

80

100

预期性

11

气象数据可用率

%

96

98

预期性

12

气象信息化

省-市网络宽带

Mbs

100

≥200

预期性

13

市-县网络宽带

Mbs

50

≥100

预期性

叁、主要任务

(一)构建更加精细﹑趋利避害并举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

1.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能力。提高主要气象灾害全天候、高精度的综合立体监测能力,提升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精准度,延长气象灾害预见期。加强农村高风险地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发展乡镇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业务,提高预警发布的针对性。强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成县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推进多部门共享共用。健全重大灾害预警信息“叫应”机制。积极与社会媒体和移动、联通、电信对接,加强联动,扩大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覆盖面,增强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效果。

2.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立健全高风险区域、高敏感行业、高危人群针对重大气象灾害高级别预警信息的自动停工、停业、停课机制。完成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基层科学减灾,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应对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气象信息员、社区网格员、灾害信息员等共建共享共用,推动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纳入乡镇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提升城市内涝、中小河流等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在城乡规划、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深度应用。完善公路、铁路、港航等交通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提升重大活动、重大工程气象保障水平。

3.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提升工程。围绕商水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推进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围绕特色农产物优势区建设,打造“县域特色”系列气象服务品牌。开展特色农产物气候品质认定工作,打造“气候好产物”等系列国家气候标志品牌。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服务提升行动。

4.提升民生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区域、人群之间气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社区全覆盖。提升宜居、宜业、宜游、康养产业的气象服务能力,为群众高品质生活提供特色服务。

5.提升生态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推进地面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建立智能精准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和安全管理平台。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抗旱防雹、生态修复、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趋利避害作用。提升重污染天气、森林火险和突发环境事件等气象应急保障能力。

6.加强气象科学普及。打造气象科普品牌,建设国家级或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将气象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进气象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事业单位,提高全社会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扩大气象科普社会化途径,创新跨行业、跨领域的科普合作模式。

(二)构建全时全域全要素的精密气象监测体系

1.发展综合、智能、协同观测业务。按上级要求拓展气象观测项目,开展地面辐射观测、大气成分观测等。提升国家气象观测站观测设备智能化水平,加快对全县区域气象观测站升级改造。升级气象应急观测装备,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加快乡村、城市街道、重点防控区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要素覆盖密度。提升气象观测装备保障能力。强化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

2.完善多领域气象监测站网。强化专项气象监测网建设。完善升级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网。按上级要求升级现有土壤水分观测系统,加快推动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进程,推进作物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开展旅游气象监测。完善“碳中和”愿景下的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气象监测网。建立智能气象观测系统。加快交通、旅游等应用气象观测网建设。

3.建设安全高效的气象信息化体系。按照网络安全法和等级保护要求,根据分区防护需求部署安全基础设施。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和预案,建立和完善保障气象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完善气象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实时监测监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业务安全”为一体的整体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体系。依托县政府云平台,建设大数据中心气象分中心,加强大数据中心智慧气象计算能力保障工作。市、县广域网连接带宽达到100惭产辫蝉。

(叁)构建无缝隙智能化的精准气象预报预测体系

1.发展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依托省市县一体化业务平台,开展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服务。建立完善短中期气象要素网格预报业务,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气象预报精准化水平。开展短中期灾害性天气网格预报,提升灾害性、极端性、转折性天气过程短期预报准确率,提升暴雨(雪)、寒潮、雾霾等灾害天气预警能力。

2.开展影响预报预警业务。完善基于影响和风险的精细业务技术体系,提高分灾种、区域、行业的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能力。推进气象预报预警与水文、环境、城市管理等多领域进行跨学科融合,完善精细化的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等风险预警业务,发布定量化评估和风险预警产物。开展气候条件和极端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业务,发展生态预测与生态风险预警服务。

(四)构建规范有序的现代气象治理体系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重大战略气象保障职能。深化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重构集约贯通的业务流程,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研究型业务。

2.加强气象法治宣传。强化法治宣传的精准性、实效性,不断提升气象法治宣传效能。

3.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依法全面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全面落实防雷安全监管责任,推动建立政府防雷安全责任体系。加强防雷人员素质建设,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四、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建设

(一)基层气象台站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深刻教训,结合商水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和防灾减灾的迫切需求,以精准化为核心,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1.提升精准化业务水平。提升县城及乡镇自动化监测水平,及时更新旧的自动监测设施,在城区和特殊需要场合增加气象自动观测设施,使气象要素监测精准间距小于5公里。提升卫星、雷达监测预警水平,建立健全立体化、精细化、智能化、全时域综合观测及信息保障体系。分别建立3小时以内精准到分钟级、3小时以上精准到小时的预报预警业务,提升气象灾害防御的预警时效和预报精度,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交通、旅游、能源供给、物流业发展、重大活动保障等保障能力。

2.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综合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在抗灾救灾、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突出作用。加强固定站点建设,完善舒庄乡、练集镇、张庄镇高标准农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扩大覆盖率。改善地面作业装备,更新更加现代化、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火箭发射架。加强县级作业指挥中心建设,优化提升人影业务指挥系统,建立智能识别的新一代业务系统和新业务流程,建立更加科学、通畅的县级作业指挥中心。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能力建设,确保装备安全、作业安全。发展定量评估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

(二)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发布工程

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的部署,坚持政府主导,各级气象部门承建的原则,建设商水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发布工程。实现预警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向各级党、政领导、应急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发布,实现全县范围内至少有一种信息发布手段向应急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发布公共信息和预警信息。

构建精准化、标准化、直通式、智能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该平台上与省、市应急信息发布平台相贯通,横与各局委相畅通,下与各乡镇、行政村。建设与预警管理部门实现标准化对接的预警信息共享发布平台,建设智能化、可视化的预警产物加工制作平台。提升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能力。

(叁)智慧城市气象保障工程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立体化、自动化的商水县中心城区气象灾害监测网、无缝隙智能化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和全链条智慧化的自然灾害防治气象服务保障系统,着力提升城市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立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服务系统,开展通风廊道规划设计,推进城市街区通风影响评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四)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保障示范工程

深化商水县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保障工程,优化提升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能力。商水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如干旱、暴雨、大风、冰雹、低温冻害、干热风及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构成严重威胁。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立覆盖全县各乡镇的高标准农田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建立县级高标准农田气象综合业务服务平台,实现高标准农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开展粮食仓储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和交通气象站建设,推进粮食产量预测评估水平和储运、物流的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发展“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开展特色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做好农业气象灾害性天气认定、保险定损、理赔等工作,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转移能力。

(五)人工影响天气提升工程

加快推动中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商水项目建设,推进作业站点标准化、作业装备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增强人工影响天气在抗旱防雹、生态修复、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趋利避害作用,提升气象保障现代农业生产、农村综合防灾减灾、美丽乡村建设和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市县作业指挥一体化、可视化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和安全管理平台。加强作业条件监测识别和预报预警追踪能力建设,提高作业精细度。

(六)商水(阳城)气象科普馆工程

依托商水(姚集镇)国家气象观测站,建设全方位开放式的商水(阳城)气象科普馆。主要建设内容:情景体验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农业气象科普知识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24节气、气象历史知识、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商水气象发展历史等。通过建设商水(阳城)气象科普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丰富科技知识,增强历史责任感、自豪感、对家乡的归属感,助力商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等。

五、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气象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为商水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规划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机制,全面履行职责,最大程度地凝聚部门、行业、群团组织等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充分利用各类公共资源、社会资源,共同发力推动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实施,形成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规划落实体制机制。

(二)强化资金保障。坚持和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出事项和投资预算。合理安排支出规模,统筹协调重点工程投资渠道,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加强气象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

(叁)严格监督检查。县气象局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督促检查,完善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制度,将规划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年度进行督促检查考核,开展定期评估与重点工程项目的绩效考评。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方法,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增强监督实效,形成监督合力,确保规划的落地实施。


责任编辑:商水县管理员